
當下犬式變得好難時,我學會了一個正念提醒
2025 Sep 22 未分類
這半年多,我雖然還是固定每週去上兩次重訓課,身體變得比較有力,也更穩定了。可是少了原本每週一次的瑜伽課,好像哪裡一直卡卡的,心裡總覺得不太對。身體慢慢開始出現一些訊號:肩頸硬硬的,臀中肌總是很緊很痠,大腿緊繃感沒退過 >"<。有時候甚至連呼吸都覺得沒有以前那麼深。
有時候走在路上,我會突然意識到:「啊,身體好像卡住了。」但當下也只是想一想,然後又去忙工作、忙生活。直到有一天,我重新預約瑜伽課,雖然第一次因為人數不夠沒有開成,但心裡已經很清楚:身體真的在提醒我,該回來了。
終於,我又真的走進教室,把墊子鋪開。那一刻其實還蠻緊張的,心裡想:「應該還可以吧?反正以前也都做得到🤔。」結果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。
老師帶著我們進入下犬式,我一撐起來,手臂馬上抖,腿也僵硬到不行;蜥蜴式更是撐不到幾秒,就覺得全身在冒汗💦。那種痠痛是從深處冒出來的,不是平常重訓練到的那種肌肉痠,而是整個筋骨被拉開時的撕裂感,感覺身體好像被卡車輾過一樣。
中途老師還特別提醒我:「很久沒上課了,不要過度勉強自己,做到自己能做到的程度就好,感覺到有拉伸就好。」聽到這句話我心裡突然鬆了一下。因為在我帶正念課程中,有帶到伸展的時候,其實我也常提醒同學:重點不是要把動作做到完美,而是去感受身體的伸展,不強求極限。這個呼應,讓我覺得好像被照顧到了一樣,有點溫暖。
可是真的做到一半時,那種痠痛還是全身湧上來。我心裡忍不住冒出一句:「天啊,我幹嘛把自己弄得這麼痛😂?」可是同時,我又感覺到一種奇妙的「痛爽痛爽」。好像身體一邊抗議,一邊又偷偷謝謝我:「你終於願意伸展我了,謝啦。」
隔天早上醒來,背、手臂、腿,全身像被打過一樣😵。照理說應該要休息一天吧?但不知道為什麼,我還是決定去上重訓課,心裡想著:就去看看教練怎麼幫我調整吧。
教練很細心,他知道我前一天上了瑜伽,幫我調整動作,換成不會直接刺激到痠痛部位的訓練。課後他還幫我做放鬆,拉一拉筋、按一按痠痛的地方。當下真的很感恩🙏,因為那一點點調整,讓我感受到痠痛並不是要我停下來,而是提醒我換一種方式去跟身體合作。
重訓帶給我的是力量與穩定,而瑜伽帶給我的是柔軟與釋放。對我來說,兩者並不是相互衝突,而是缺一不可。我一直都相信,健康不是只有「強壯」,還要能鬆得下來,這樣才算平衡。
這個感覺,其實跟我平常的正念練習還蠻像的。當我坐在椅子上靜坐,心裡的念頭來來去去,有的急、有的亂、有的很吵。我不是要把它們趕走,而是學習觀察、陪伴。就像在瑜伽墊上遇到痠痛,我不是要消除它,而是停留,深呼吸,接受它的存在,然後看看它會帶來什麼訊息。
當我在動作裡痠到想放棄,我告訴自己:「再呼吸一下下就好。」
當我全身大爆汗💦,心裡想著「這也太累了吧」,我提醒自己:「就回到此刻的手、此刻的腿。」
正念不只是坐下來靜坐,而是融入這些身體練習裡。每一次把注意力帶回痠痛的地方,其實都是一種訓練,讓我不被急躁、不適、放棄感帶走,而是選擇回到當下。
痠痛就是一直在那裡啊,我就跟它待在一起。說真的,好像也沒那麼可怕。
事後回想,我其實蠻感謝身體用緊繃在提醒我「該回來了」。要不是那份僵硬,我可能還會繼續拖下去。
而瑜珈伸展後的痠痛,反而成了另一種禮物。不只是身體的釋放,更像是一場心靈的練習。當我願意好好照顧身體,心也能慢慢安放🧘。
✨ 正念的三個小練習
呼吸停留 —— 當痠痛出現時,不要急著排斥,深呼吸三次,觀察它,接受它的存在,然後單純陪伴那份感受。
身體掃描 —— 躺下來,從頭到腳慢慢掃描,覺察哪裡緊、哪裡鬆,並和那份緊、那份鬆相處在一起。
覺知伸展 —— 不管是瑜伽還是日常小動作,把注意力放在正在拉開或用力的部位,真實感受它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