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平等心的體悟】老闆交辦 vs. 手上工作,哪個才重要?
2025 Sep 29 職場正念
這一段時間則深深體會到,我所認知的差異與不同,全部是我自己想出來的。
過去所認為的重要——比如眼前要處理的事,總是比穿衣、刷牙、吃飯更重要——這個差別,仔細觀察並不真正存在。
只是我自己認為有差別。
其實沒有一樣東西比另外一樣東西更重要。
重要不重要,我發現全都是自己頭腦的運作。
一切,都是我的腦的運作。
一切都是平等,都是一樣的。
男女是一樣,小孩子是一樣。
走路、跑步、講話,每一個動作,都是一樣的。
「動」「不動」有差異,是我的腦的運作在分別。
這個世界,全部是我的腦的運作。
——楊定一,《奇蹟》
❚ 原來「公平」和「平等心」差這麼多?
讀到楊定一博士在《奇蹟》裡的這段話,我真的很有感觸。因為在這幾年,我自己也曾經突然冒出一個很奇妙的體悟——對於「平等心」這三個字,有了全新的理解。
老實說,以前聽人家講「對一切事物都要有平等心」的時候,我並沒有真的懂。我最初的理解很單純:是不是就是「對每一個人都要公平」呢?可是,直到某個時刻,我心裡忽然有了一種轉變,彷彿看到更深一層的含義——原來,所謂的平等心,是在提醒我們:每一件事情本來就是同等的,因為它們都一樣重要。
不管是誰,不管外表如何,不論是老人、小孩、成年人,還是外國人、台灣人,從根本來看,他們都是一樣的。
❚ 老闆突然交辦,該怎麼辦?
很多時候,當工作一下子堆太多,我也會覺得心很亂,不知道該怎麼排先後順序。腦袋自動冒出的念頭,讓我陷入焦慮:到底要先顧老闆的交辦,還是要先處理眼前的進度?
但現在,我開始慢慢發現,那些差別其實只是腦袋的設定。老闆交代的事情,也就是一件事情;我正在處理的事情,也是一件事情。沒有哪一個,因為來自誰,就變得更「重要」。
當我願意用平等心來看待的時候,心裡會多了一個空間。當老闆臨時交代一件新事,我會先停一下,判斷到底什麼才是真的需要優先處理。然後,我可以很客觀地回應:
「老闆,我手上這件事情還在進行,如果要我現在先處理您交代的,這件可能會延後,您希望怎麼安排呢?」
通常這樣一來,老闆也會理解,然後一起找到更合適的決定。
❚ 大客戶比較重要?其實不一定
如果把這個想法放到日常工作裡,就會發現以前的自己,總會用「大小」來衡量。比如說:那個客戶因為業績貢獻大,所以就要優先照顧;小客戶就先放在後面。或者老闆交代的事,感覺就像聖旨一樣,理所當然比自己原本正在做的事情更重要。
但當我練習用平等心去看,每一位客戶都是「需要被照顧的人」,不只是數字大小。腦袋當然還是會冒出聲音:「大客戶要優先鞏固,因為影響比較大嘛!」但當我退一步,就會發現——其實他們本質上並沒有高低之分。每一個客戶的存在,都是需要照顧的。
這讓我想到正念裡面的一個練習:「就像我一樣」。
眼前這個人,也想要幸福快樂,就像我一樣。
眼前這個人,也想要遠離災害、危險、恐懼,就像我一樣。
當我把「平等心」和「就像我一樣」這個練習串聯起來,在看待事情時就更能用平常心、更穩定的心去面對。
❚ 平等心≠什麼都一樣
不過,也要補充一個很重要的點:平等心並不是否認差異或忽略輕重緩急,而是不被差異所綁死。
在公司裡,確實有些事需要快一點處理(例如客戶投訴),有些事可以稍後再做;
在生活裡,確實有人需要立即幫助(例如受傷的小孩),有人則可以等等。
這也幫助我在壓力來的時候,能比較冷靜,不被情緒牽著走。
所以,平等心不是要我們「都當作一樣」而什麼都不分,而是說:當我們做出取捨或優先順序時,心中仍然能保持一種平穩,不因「大小、身份、利益」而產生偏見、執著或情緒化的評斷。
❚ 當念頭升起時,我可以怎麼做?
在正念練習裡,平等心常和「覺知」連在一起:
• 我們知道腦袋會自動產生念頭或想法(重要/不重要;好/壞;值得/不值得)。
• 我們看見念頭升起,但不急著被它牽走。
• 然後回到「事情就是事情」的清明。
這就是平等心的力量:心不再被腦袋的分別牽著跑,而是能停留在更穩定、更清明的位置。
❚ 當心不再被外界牽著走
很多時候,我們看到的外界事物,是好是壞,是嚴重還是不嚴重,其實都只是腦袋的分別。腦袋會告訴我們:「這比較重要,那比較不重要。」以前的我,常常因此焦慮,甚至覺得很容易被別人的要求影響心情。
但當我練習把腦袋挪開時,就會發現:原來什麼事也沒有,一切都只是如它所是。
這種體悟,帶給我一種很深的安定感。當心能夠停留在這份「平等」裡,就不再被外在拉來拉去。事情還是事情,但心已經不一樣了。
❚ 正念小提醒 ✨
想要在生活裡培養平等心,可以從這三個小練習開始:
① 停一下
當腦袋自動分出「重要/不重要」的念頭或想法時,先深呼吸,單純看見它,不急著跟著走。
② 默念「就像我一樣」
看到任何人,提醒自己——他也想要快樂、他也想要遠離痛苦,就像我一樣。
③ 回到當下
把專注帶回眼前的事情,單純去完成它,不急著被比較與分別牽著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