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念頭不等於事實:從一個早晨的不安,到卡巴金博士的提醒
2025 Oct 12 情緒管理 正念拾光
💭 當不安成了壞事的預兆
記得我在剛開始工作的那幾年,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直覺很強的人。
尤其是當我早上起床,感覺有點心神不寧時,內心總會冒出一個聲音:「今天好像會有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。」
在經過幾次「驗證」之後,還真的發生過一些不太順利的事。
也可能因為這樣,我開始把「心裡的不安」和「今天會有壞事發生」畫上等號。
所以,只要早上起床時感覺到心裡不太安、或覺得哪裡怪怪的,我就會開始想:「今天可能會發生不好的事情。」
然後我就等著看——到底今天會出什麼狀況。
結果後來發現,其實有好多次什麼事情都沒發生。
但我卻已經莫名其妙地,讓自己處在焦慮和不安的狀態裡一整天。
🪞 練習:讓不安只是「不安」
是後來我開始學習正念之後,才慢慢理解到:
原來那些情緒、感受、或念頭想法,就只是情緒、感受、和念頭想法。
它們不一定和任何事情有關,也不一定預示什麼結果。
於是我開始練習——當我早上起床,又覺得胸口有點悶、不太舒服的時候,就提醒自己:
「這只是胸口有點悶,這只是感覺不太安定,就只是這樣。」
這個感覺,不等於今天一定會發生什麼事。
我嘗試去切斷那條「感受」與「事件」之間的連結。
也因為這樣,我比較能把心放回當下,而不是不斷地去預想:「今天可能要發生什麼事情了。」
這段練習,讓我第一次真切地體會到——
念頭不等於事實。
☁️ 與念頭建立新的關係
這樣的體會,其實和卡巴金博士在他的一段影片中談到的觀念很相似。
他在影片裡說到「念頭與覺知」的關係,這讓我想起——那正是我在練習中逐漸體會到的:念頭不等於事實。
他說,我們的心幾乎沒有一刻是安靜的。念頭像天氣一樣不斷變化:有時晴朗、有時多雲、有時風暴。
而真正的挑戰,不是要讓念頭消失,而是學會跟它們「建立關係」。
當我們真正接觸到「覺知」的本質時,就會發現——那些念頭不是「我」,也不是「屬於我」的。
它們只是自然出現、自然消失的心理天氣,就像天空裡的雲,不需要被趕走。
🫧當我們學會看見念頭,它會自然化開
理解這一點之後,我們就能像觀察者一樣,靜靜地看著念頭升起、變化、又消散。
念頭來得很快,有時像機關槍一樣連發,有時又像水煮開時冒出的泡泡——「啵」的一聲,就不見了。
卡巴金提到「念頭自解脫(self-liberate)」這個詞——我特別喜歡這個說法。
當我們不再試圖去壓制、去清空、去對抗它們,念頭會自己慢慢化開。
很多人誤會冥想,以為是要讓腦袋一片空白。
但我們越練習越明白:念頭不是敵人。
你越想把它們趕走,它們就越纏著你。
甚至「我現在是不是在冥想?」這個念頭,本身也只是念頭。
卡巴金說:如果我們不去碰那些念頭,它們會在覺知裡自然自解脫(self-liberate)。
我聽到這句時,腦中立刻浮現一個畫面——就像肥皂泡泡。
你一伸手去碰,它就破了;但如果你只是看著,它會自己飄動、閃著光、最後消散。
念頭和情緒其實也是這樣的泡泡。
當我們不去「碰」它們,不跟著演那齣戲,它們就會自己融入覺知。
而那個「覺知」不是腦袋裡的聲音,而更像一片寬廣的天空——它不會評價,也不會干預,只是靜靜包容一切。
這聽起來好像很玄,但其實一點也不神秘。
我們不需要去山洞打坐三十年才能體會。
有時,只要在某個當下,先不要急著干預自己,
不必立刻分析或修正,讓一切暫時保持原樣,
我們就會發現——很多讓人焦慮的事,其實只是幻影。
🌿 當我們願意停下來,自由就出現
這樣回頭看,我當年那種「早晨的不安」也是一種泡泡。
我曾經拼命地想去解釋它、預測它、對抗它,
卻沒發現,其實只要停下來,看著那個不安,
它自己就會慢慢變淡、化開。
那些時刻,我體會到卡巴金說的那句話:
念頭會自然自解脫,只要我們不再把它抓緊。
卡巴金也提醒,我們不需要否定思考。
思考帶來想像力、創造力、洞察力。
只是大多數時候,我們的思考是重複的、瑣碎的,甚至讓自己受困。
當我們開始為念頭創造更大的空間,讓它們在覺知中自由來去,那些念頭之間會開始互相啟發。
而真正的洞察,往往不是在「努力想」的時候發生的。
它常常在我們放鬆、在我們休息、在我們停下的那一刻,自然浮現。
就像那種「啊,我懂了」的瞬間——
不是靠用力,而是靠鬆開。
當思考停下,覺知接手,連結就出現了。
正念的練習提醒我們,不是要變成一個「沒有念頭的人」,
而是學會,看見念頭、理解念頭,並在它們出現的當下,不失去自己。
當我們能帶著覺知去看念頭,而不是被念頭牽著跑,那一刻,內在就會多一點自由。
而那份自由,不是什麼遙遠的境界,而是在日常裡一再出現的瞬間——
當我們願意停下來,看見心裡正在發生什麼時。
🌿 一個可以放在生活裡的小練習
下次當你發現自己陷在某個不安、焦慮或煩亂的念頭裡時,
試著停下來,深吸一口氣,對自己說:
「這只是念頭,這只是感受,不等於事實。」
然後,把注意力輕輕帶回身體當下正在發生的事:
也許是腳底踩著地板的感覺、
也許是胸口的起伏、
也許只是感覺那股不安正存在。
不需要改變它,只是看見它。
就像看見一朵雲、一個泡泡、一場短暫的雨。
你就已經在練習——讓念頭自解脫,
讓自己回到此刻的自由。 🌱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