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遇到情緒風暴,你能不能不再越想越氣?
2025 Jun 28 情緒管理
在 MBSR 正念減壓課堂上,一位同學問我:
「老師,上課提到的『覺知三角』這個概念,在日常生活中,我該怎麼運用它?真的能幫助我不再被情緒帶著跑嗎?」
這個問題非常好,也非常實用。
我們先來拆解「覺知三角」這個概念。
它的順序是:認知(想法)→ 情緒(感受)→ 行為(反應)。
意思是,我們的腦袋先出現一個想法,這個想法引起某種情緒,而情緒會驅動我們做出某種行動。
所以如果能在情緒還沒驅動行為之前,先覺察到它的來源與變化,就有機會打開選擇的空間。
我們來舉一個「與同事衝突」例子:
(慣性反應)
假設剛剛與同事意見不合,對方語氣不太客氣。
我腦中冒出的念頭可能是:「他看不起我」、「他憑什麼這樣講話」。
這個想法立刻引發強烈情緒——很生氣,甚至氣到發抖、臉紅、心跳加快。
接著,這份情緒可能推動我在心裡記上一筆:「以後我不挺他」、「他說什麼我都要唱反調」,
關係自然越來越惡劣。
(有覺察的回應)
情況一樣,腦中還是冒出那些批評的想法與情緒。
但這次,我注意到自己正在氣,身體也在不舒服。
我有意識地把注意力帶回身體:感覺心跳快、全身發熱。
我停在那個感覺的地方陪它一下,不急著把故事演完。
過一會兒,情緒也許從 100% 降到 70%(通常關鍵90秒度過,情緒就會稍稍消退)
而這短短的幾口呼吸,就像是幫自己多爭取了幾秒鐘,
能讓我從衝動的反應,轉向採取更明智、更符合我價值觀的行動。
從被迫到有選擇
如果你開始練習正念,
就會發現自己逐漸多了一點空間與時間——在反應之前,先有一個選擇的機會。
這就像幫自己在情緒風暴裡搭起一把傘,讓自己不至於全身濕透,也能用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方式回應他人。
情緒並不可怕,重點是:
能不能在那一瞬間,回到自己、找到那個最真實的自己,從慣性反應裡找出一條明智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