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究竟是情緒管理你?還是你管理情緒?
2024 Sep 16 未分類
(寫於2020/6/22)
廣告公司一角
創意男狠摔brief工單,然後狂嘯:
「為什麼又要改! 😡 」
「你不要再跟我說了!😡😡 」
「客戶到底有完沒完啊! 😡😡😡 」
這是我剛進廣告公司當小AE遭遇的場景
每當要去找這個創意男
就覺得壓力很大
開始心跳加速
頭部脹痛
兩頰發熱
喉嚨緊縮,說不出話來
🔥籠罩在這樣的情緒壓力下
讓我產生這樣的念頭:
「這案子可能會被我搞砸」
「我可能沒法如期交件了」
「我應該不適合這份工作吧」
當我越這樣想
溝通的狀況就越不順利
事情做得越不好
在多年後
還是會面對很多影響情緒、產生壓力的事件
比如:
跟老闆簡報
向客戶大頭提案
面對百人大型演講...
還是一樣會緊張、有壓力
只是開始學習不同的應對方式🌀
▍情緒影響認知,認知影響行為
( 📌認知=念頭=想法)
大部分的人
有不愉悅的感覺出現時
慣性反應就是壓抑它、排斥它、討厭它
通常的結果是
越排斥
不舒服的感覺就越強烈
然後繼續厭惡不舒服的感覺
跟隨而來,
就是更糟糕的感覺繼續湧現
面對情緒,通常演變的結果有兩種
😨被情緒帶著走的人➠表現得真的就不好
😌跟情緒共處的人➠維持實力,表現甚至更好
每當有不愉快的感受出現時
比如壓力好大
胸口會感到悶脹、腦袋快炸開的感覺
若是慣性地開始厭惡這些感受
出現的念頭想法可能是 「我頭快炸開了,我沒辦法處理,這一定會開天窗的」
當這個念頭越發強烈時
做出的行為,就真的是「失常」
當一次表現不好後
這個經驗會烙印在心裡
下次又出現壓力大的不愉悅感受時
「我沒辦法處理,要開天窗了」的念頭就又出現了
然後就惡性循環「再度表現失常」
那麼,你就被情緒管理了
▍有覺察的回應,帶你走進良性循環
當有不愉悅的感受出現時
試著有意識地深呼吸幾口
讓自己暫停幾秒鐘
後退一步
觀察身體的感受
嗯..
我的胸口好悶、呼吸有點急促、手在發抖、腦袋有點膨脹感、我現在好緊張...
我知道這些感覺出現了
但...
這只是我生理上的感受
這些不舒服的感覺,不代表我的表現不好
嘗試接納這些不舒服的感覺
按原先的準備去進行吧!
這時,你管理了情緒!
💟情緒無法消滅,但你可以跟它和平共處
💟感受沒有好壞,只要客觀如實地觀察它
💟試著管理情緒,別讓情緒管理你